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性教育」不需要善意謊言




「性教育」不需要善意謊言    

相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躲在被窩裡偷翻生理衛生課本這種「做賊」似的經歷來說,現今青少年獲取「性知識」的途徑無疑 大大拓寬了。但是,他們對性知識究竟瞭解到什麼程度?是否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師的引導?用什麼方式?作為家長和老師的你,又是否瞭 解呢?    昨日,記者在林蔭路某網吧、一環路東三段某暑期培訓班、華興街某水吧及春熙路鬧市,就「性教育」的相關話題對15位(8女7 男,年齡14歲到18歲)青少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被訪者無一例外的對「性生理」均有所瞭解,但瞭解的程度不一,而且獲知的途 徑全部來自家庭之外,如學校書本、傳媒、同學間的交流。但是,「性心理」、「性道德」等深層次的問題仍然困擾著他們中的多數人。 15人中,除了一位17歲的男生不希望父母充當自己的性教育者外,其餘14人都表示,父母的性教育對他們很重要,只要方式輕鬆、 隨意,因為「父母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對我們的成長絕對有好處。」     ■談「性」不再色變    在林蔭路某網吧採訪時,先後有5人在得知被訪的內容後以「我正忙」、「我不知道」、「你問其他人」拒絕接受採訪;春熙路一隊 外地來蓉參加夏令營的中學生,帶隊老師得知記者的意圖後尷尬一笑,招呼「孩子們,快走,不要掉隊」,其餘採訪均比較順當,被訪者 表現得落落大方,不再「談性色變」。但遇到一些「涉嫌」尷尬的問題時,他們也會略顯羞澀。不過在見報時是否用真名的問題上,除了 一位高二男生表示「無所謂」外,其餘人全部三番五次提醒記者「千萬不要在報上登我的名字哦,不好意思。」     ■「性美好」從童話開始    採訪基本是從「接吻會生小孩嗎?」這個問題開始。正在網上聊天的16歲男生劉可對這樣「小兒科」的問題嗤之以鼻,反問記者: 「嘴巴頭又沒得精子、卵子,你說會不會懷孕?」網吧老闆笑:「他們天天在這泡起,懂得說不定比你還多!」其餘14人也認為「多此 一問」,答案整齊劃一且極具科學化。    小學5年級就開設了的健康教育課,是他們獲取以上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兒童時期,他們大多都問過父母「我從哪裡來的」這樣的問 題,答案五花八門,但基本上都是「善意的謊言」。高二女生陳韻認為,父母大可不必撒謊,其實可以把精子和卵子相遇產生受精卵等過 程編成一個形象的童話,在孩子首次提出這種問題時給予認真的解答,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給孩子留下「性美感」而非 「性罪惡感」。
  ■希望父母「主動引導」    「面對月經初潮(首次遺精)這標誌著青春期到來的生理變化,你是如何應對的?父母此前告訴過你相關知識嗎?」6個女生是「事 發」後告訴母親,由母親幫助解決問題的。2個是同學指導的。而男生則無一例外地沒有告訴父母,父母發現問題後也沒有當面和他們提 及。    17歲的劉亭亭至今仍覺得當時的經歷非常溫馨:「那是母親第一次,也是至今為止唯一的一次給我講和性相關的知識。我很感激母 親溫和的眼神和輕鬆的指導。但遺憾的是,媽媽她並沒有借此機會,更深地給我談談比如男女『長大』後的一些心理生理變化,以及男女 交往的一些具體情況。」15歲的張月也表示自己「最信任的人是媽媽,但覺得和她談這個問題很難為情。希望她能在適當的時候主動給 我講這些。」    相對於女孩子的幸運,被訪的7位男生首次遺精後幾乎都沒有和父母正面交流,唯一一個在談及這個問題時顯得比較隨意的小軍說: 「從父母的眼神看,他們知道,只是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給我講吧,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裝懵。」「其實,說不懂吧,小學六年級我就 曉得一些事了,不過也屬於『半懂不懂』,如果他們趁此機會,隨意講講,對我應該有好處吧。尷尬總會有的,不過總比不說好。」     唯一提出異議的17歲男生李准大大咧咧一笑:「性沒什麼啊,現在課本、雜誌、小說、電腦上什麼都有了,再說現在升學壓力那麼大,誰有興趣天天想這些,父母再談更是多此一舉。」大方教導最受歡迎「最想父母教你什麼」這個問題被受訪者「塗改加工」成「最想 和父母交流什麼」,答案更是五花八門,包括早戀與性有什麼關係,該怎麼樣對待暗戀同學,想看「黃碟」是否就是壞事,愛情和友情的 區別,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性該公開到什麼程度等。    「我媽媽如果和我交流這些問題,我會很自然,因為,我們本來就有點朋友式的關係。但像我這樣的情況也不多,我和好朋友聊這個 問題時,她說她無論如何不會給父母講。」正在進行暑期數學補習的吳晨認為,家庭關係融洽,就會交流得好一些;若是與父母之間有一 定距離,他們談起這個話題時,就很難接受。

食譜 名菜 美食

1 則留言:

happyorg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